历史
书本楼 > 其他综合 > 非典型汉末 > 第一百九十二章 信中事

第一百九十二章 信中事(2/2)

对于曾经当过西河太守的崔州平,无疑便是如今张四海他们期望的能够将他们引进到并州的那个人。

    “即便有崔州平帮衬,我意还要将太原王氏也一并拉拢上,不管是让他们从河东贩盐,又或者是从幽州送马,总是将他们和我们连在一起,如此并州上下便能通畅!”

    “这是自然,毕竟有了王司徒的推手,才让我有了进位的指望,我们可不能做那忘恩负义之人!”

    张四海笑着说道。

    看着张四海这般模样,沮授也是凑趣,“主公这下子便可尽享齐人之福了,即便将来的主母或者颜‘色’不及,但有王司徒所赠,定然会让主公满意的。不过到时候切莫因儿‘女’‘私’情,而误了大事啊!”

    见沮授如此调侃于他,张四海倒也不着恼,只是一个劲儿的催沮授启程去涿郡。

    待沮授走了之后,张四海这才又拿起张放的来信,细细观看。

    虽然张放在信中并没有提及为何蔡邕愿将蔡琰嫁于他为妾,不过张四海看到信中提及的荀彧,倒也知道这其中定然有荀彧的功劳。

    毕竟不管蔡琰是否是已嫁之身,然而和卫仲道已经是前缘了断,如今已经孑然一身的她自然可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而这个时候并没有那些后世标榜的那么严苛的礼教,再嫁之事虽说少见,却也没有什么可指摘的,更何况,河东卫氏都能够将蔡琰放归,显然是不会在这方面约束与她,再加上蔡邕这位老先生的名望,以此时蔡琰的身份,还是有很多人会追求的。

    就在张四海的记忆中,似乎那位曹‘ca’对于这位才‘女’也是有些心思的,不过在原本的历史中,并没有成就一段美好的爱情,倒是让流落于匈奴之手的蔡文姬,最后回到了中原,并且成就了一段胡笳十八拍,流传千古的乐章。

    不过显然,如今这些事情都不会再发生了。

    有了张放这位护匈奴中郎将的存在,让于夫罗还有须卜骨都侯这些匈奴人都收敛了许多,而上谷的出现也给了这些匈奴人另外一种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方式,自然就没有了让蔡琰流落匈奴之地的苦楚。

    在张放的信中,他自是提到了蔡邕父‘女’被他带到河东之后的生活,有了稳定的环境,对于远在长安的天子,已经没有了多少指望的,蔡邕这位老先生便安心的整理他心目中的史籍和儒家经典,当然时不时的也会是张放去拜望的对象。

    张放的好学,让蔡邕倒是看的上眼的。

    毕竟以张放的武将身份,如此向学,自是让老先生诲人不倦的‘精’神发作了。

    “自拜在伯喈先生‘门’下,儿子受益良多,更是和文姬多次相遇,彼此心生好感。后经文若先生从中转圜,向卫家主做过解释,及至文若先生和先生提及时,先生也没有反对。只是文姬却坦言自身非是云英未嫁,不愿为妻,如此叫儿子更是情难自禁,所以拜望父亲早日娶了崔氏‘女’子,也好让儿子我能尽快的成亲,今生今世,只得文姬一人足矣!”

    “呵呵,如今儿子也已经心有所属,更是了河东太守,不需要父亲再为儿子日夜忧思,还请父亲也为自己好好考虑一下,不管是崔氏‘女’,或者其他‘女’子,只要父亲喜欢,便请娶过‘门’来,反正又不是咱们家养不起,父亲你也该好好的享受些了!”

    “另外,儿子这么些年里,确实是一个人孤苦伶仃,着实可怜,万望父亲能够龙马‘精’神一些,好为儿子也添些弟弟妹妹,让咱们张氏一‘门’莫要还是几代单传,毕竟咱们如今的这些家业总得有人帮着打理吧。”

    “最后,父亲想和您说一句,幽州之事,父亲无需太过‘ca’劳,有田丰和沮授两位先生帮衬,知道这两位先生都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有我子龙师兄扶助,还有宣高,张合,高览等英雄相助,父亲但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想必幽州必将没有人敢小看的,更何况儿子我在河东这里,还有数万‘精’兵,不管他是公孙瓒,还是袁绍,他们安分点还好,如若不然,儿子便亲领大军,一路杀过去,为咱们打下一个大大的基业,呵呵,话是不是说的有些大啊,不过这些都是受那个郭奉孝的影响,这小子,别看一副病怏怏瘦不拉几的样子,可是心眼着实黑,倒是确实是儿子的良师益友,父亲,先说到这里,愿一切安好!”

    看着信中的内容,张四海自是笑了,“我哪里还需要你来提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