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书本楼 > 历史军事 > 大明杀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棘手问题

第一百五十三章 棘手问题(1/2)

    居高临下看着小山坳里那黑压压跪满的人群,李平直感觉脑袋瓜子有点肿大。

    他们抓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这一战光清点出的敌方尸首就已经有315人了,但男男女女的俘虏们却恐怖的竟有一千好几百人。当然,这些俘虏里面有匪兵,也有匪兵的家眷,还有被掳掠来的百姓。

    这么多人,甄别起来将会很耗费时间。

    报捷的快马早已出发,李平命令保障营在接到通知后向这里迅速靠拢,他必须更改主意先在这个土匪窝里待上一两天了。

    虽然抽调了大量人手,但甄别工作还是快到傍晚才基本完成,不过这却比李平预想的要快了很多很多。

    被俘的人中有土匪529人,土匪的家眷们512人,被掳掠的百姓753人。

    这是李平得到的数字。

    对土匪兵力的预判偏差主要就是把很多被掳的百姓们也当成了敌军。

    这么多人怎么处理,也变得有些棘手了。

    简单的把土匪们都杀掉、把百姓都裹挟从军也已经不再适用。

    如果次次都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把俘虏们全杀了,部队的戾气将会过重,士兵们也将不愿意再费劲抓俘虏了并很容易变得嗜杀和不辨是非。

    而且,土匪中的有些人完全是被胁迫从贼的,甚至有的才被抓来不久,这些人里有不少仍是良善之辈。

    就是那些自愿当匪的人,有些也真的是因为生活所迫而非什么十恶不赦之人,就像马永和马兰也都是当过贼的,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土匪们的家眷呢!

    而且这几天还发生了几起李平完全没想到的突发情况。

    他的部队里也出现逃兵了,并且还不止一起。

    有几个家是襄阳的士兵逃跑了,保障营里的襄阳人跑的就更多了,已经又有了差不多二三十个,甚至十几个才被解救不久的百姓也跑了。

    故土难离,他们逃跑的理由都非常简单,也很强大。

    段强罕见的几次强硬表态要将那少部分被抓回来的人立即枭首示众,以儆效尤。就是一向仁厚的马永也始终没有表示任何反对意见。

    如何处理逃兵和逃人在这个时代早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但李平却一直没有表态。

    他并不同意对这些逃跑者处以极刑,但也没有反对段强继续抓捕逃跑者。

    他只是简单的下了一道让政治处加强教育宣传的要求。

    他需要时间来思考。

    傍晚,五连的连长周文坐在一块石头上观看着坡下的行刑现场。

    300多被捆成一串串的土匪们以及200多他们的家眷正在哭爹喊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想到,他们挖的坑不光要埋那些被消灭的同伴,还要埋葬他们自己。

    人在面临死亡时真的很不一样。

    大多数人在乞求、在哭喊、在瑟瑟发抖,有些早已瘫成了泥,还有些始终木然的没有表情,也有一些人在大骂。

    因为捆人的绳子不够,有不少人并没有被捆成串,只是一个个仅仅被破布条反捆了双手而已。

    但很奇怪的是,没有人企图反抗或者逃跑,就这样乖乖的等着一个个被杀。

    如同一群绵羊。

    在刑场的圈外,有近千名百姓四散的围观着。

    他们有的在泪流满面,有的在嚎啕大呼,有的在高声责骂,有的在大声叫着好,还有的麻木而冷漠。

    一个身着儒服的俊朗青年,正游走于那些百姓之间,他不断的大声疾呼着,慷慨激昂着。

    土匪们的桩桩罪行和死不足惜,李平的浴血护民和仁厚恩德在那俊朗青年的嘴中舌灿莲花般的滔滔而出,每每在人群中不断引来阵阵叫好。

    很快,“将军大恩,小民无以为报。”“将军为小民报仇,小民愿为将军效死。”等一阵阵颇为整齐而感恩的喊声便飘扬在了整个刑场的上空。

    周文虽根本听不到那俊朗青年的言语,但还是颇为玩味的盯着那人看了一会儿。

    这俊朗书生,他当然认得。

    同是读书人,还同是这里极少见的秀才,周文如何能不关注这杨玉昆,两人又怎么可能没叙过情谊。

    而随着杀戮的进行,更多的待死土匪好像已经完全认了命,越来越安静,越来越顺从,也不怎么用行刑的人再死命的去拽他们了,反而是那些行刑的人在越吐越凶。

    周文想起了李平给他们让课时讲过的羊群效应(从众效应),他原来还不怎么信,但现在却有点不得不信了。这毕竟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验证了,连着几次屠杀这些败类们都是如此。

    对于这些被杀的人,周文已经没有感觉了,他很奇怪自己心理的不断变化。

    第一次时,他虽然对敌人的暴虐非常愤怒,但还是觉得杀俘不好。

    毕竟他曾经读过的所有书、受过的所有教育都告诉他杀俘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