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书本楼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350章、起伏

第350章、起伏(1/2)

    孙坚与孙策皆有勇烈之名传于世。

    而孙权嘛,可被赞为有勾践之奇抑或御下守业之能,但不曾有人称赞过他有父兄之风。

    哪怕他平日素来以射虎为乐。

    但如今,魏天子曹叡却觉得,此番孙权似是略有其父兄之风。

    他督雒阳中军至江夏近两月了,依着征南将军王昶的谏言连番攻打多次了,双方丧兵合计近两万之数了,但孙权依旧没有退兵之念。

    昔日闻援兵至便仓皇罢兵的贼吴,今何故如此邪?

    曹叡心中不解。

    问众臣下,亦弗得解惑之言。

    其中,有一种解释隐隐正中时局。

    乃是有一臣僚声称,逆蜀与贼吴共盟多年,故而此番贼吴见逆蜀夺了凉州之地,便不计死伤来攻打荆襄,以求两家相互策应。盖因逆蜀日后兵出,必然乃关中,而贼吴若是攻占了荆襄,彼等唇齿之势会更牢固。

    但曹叡听罢,却是疑惑更甚。

    彼江东鼠辈反复无常,且见利忘义如贼子孙权,竟会甘愿折损兵马为逆蜀裨益乎!其不应是审时度势,坐等逆蜀与魏国战事连频之后,方会有出兵之念嘛?

    百思弗解下,恰好雍凉都督司马懿上表来,声称欲遣杜袭与牛金督领两万关中精锐来听令御盖前,令荆襄战事早日结束。

    此事无需与其他重臣商议,曹叡便直接准了。

    事实上,即使司马懿无有上表来,他亦要问计于臣下是否要调动关中兵马了

    后诏来的兖豫二州郡兵并不多且战力不强,大多用于在后护粮秣辎重,而雒阳中军虽精锐但却有奔波之疲惫,合王昶的荆州之兵堪堪保持着攻势不衰。

    毕竟,贼吴有近八万大军在此地。

    且是占了先机,提前择高地险要落营遏道、高垒深沟而据守。

    攻势与守势,本就有明显的优劣之别。

    魏军都战死伤退一万两千之数了,而贼吴才死伤了约莫七千!如若再无有破局之举,恐迟迟未解困的石阳城即使不因粮尽而自破,亦会因兵卒士气丧尽而出降了

    因为魏国有律:“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

    恰好,石阳城被困将近百日了。

    故而曹叡准了司马懿之表时,还授予了来援的杜袭与牛金便宜行事之权——便是入了荆州后,他们可自决策进攻何处。

    无有办法,安陆县之南聚拢了魏吴两国十余万大军,杜袭与牛金来此地了,亦受限于地形而难以施展。

    不得不说,曹叡此举成为了破局之举。

    主援军的杜袭得令后,便倍道兼行往汉水畔、吴国朱然驻军的蓝口聚而去。

    且临至时,还先行作书遣人送与荆州刺史胡质,让他当日督军不计死伤攻打朱然营寨。随后,待到双方鏖战得不分彼此之时,便骤然从朱然营寨另一侧突袭而来。

    朱然部不过八千余人。

    又是军出已久、士卒皆有慕归之念,骤然被魏国两万关中精锐席卷而来,故而众皆惶惶、难以抵御。

    万幸,朱然在军中威望甚著,且久镇江陵,麾下敢死之卒颇多。

    乃当机立断焚了营寨,亲自率领敢死之卒断后,依托备在汉水上的舟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