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书本楼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四百八十七章:规模庞大的新学学堂

第四百八十七章:规模庞大的新学学堂(2/2)

  ……

    天气炎热,盛夏时刻,金陵城中炎热无比,陈松在家闲的没事干,索性去了学堂。

    如今的新学学堂规模可不小,在读学生差不多有八千余人。

    不管什么事只要和当官沾上边,那么这件事就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被众人追捧。

    可能那些基层的官吏,比不上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官,但也是众人追捧的对象。

    尤其是朱元璋之前下达过政令,将官和吏进行了统一,在理论上,吏员是能够晋升为官员的,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对于目前来说,如今金陵,各个衙门当中的那些吏员,基本上都是从新学学堂当中出来的学生。

    尽管有少部分,是自己参加考试考上的,但这些人的数量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新学学堂看上去可能没有国子监那么受天下人重视,但也要比之前好上很多。

    新学学堂的人数多了,但以前的教学场地,远远不足以支持这么多人。

    所以朱元璋就在距离新学学堂不远的地方,批给了新学学堂一块地,让其修建新的校舍。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工期,朱元璋还让工部操办,给了足够的支持。

    因为朱元璋的种种制度,所以在现在的京城当中,新学学堂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新的新学学堂和陈松之前建设的新学学堂差不多,是一个放大版。

    站在大门外,眼前的大门非常宏伟,大门外两侧甚至还摆放着两个石鼓,看上去气势恢弘。

    门口站着新学学堂的卫兵,他们看着走过来的陈松,下意识的想要驱赶。

    等到他们看清陈松的长相时,又瞬间换了一副模样。

    这些卫兵认识陈松,他们在新学学堂待了很长时间,一直负责新学学堂的安保工作。

    这些人立马围了上去,一脸兴奋地凑在陈松的周围。

    “先生,您怎么来了?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见过您了,最近过得还好吗?”

    “侯爷,现在新学学堂已经变得很厉害,侯爷现在还满意吗?”

    这些卫兵围在陈松的周围,一脸笑容的不停打着招呼。

    对于这些人的问候,陈松一一回应。

    走进大门,迎面而来的便是一栋七八层高的综合图书楼。

    图书综合楼不仅高,占地面积也很大。

    这里也是学校那些教职工的办公室,如今的新学学堂规模很大,八千多人的规模,图书综合楼的规模和层高小了可不行。

    来到图书综合楼的楼下,陈松看到了一块挂在综合楼门楣上的牌匾。

    牌匾上书:“《新学学堂》,洪武二十一年制”等字样。

    陈松是一时兴起过来的,所以新学学堂当中的那些人并不知道陈松过来。

    但好巧不巧,就在这时,新学学堂现在的校长孙智淼忽然走出了图书综合楼的大门。

    他一眼就认出了站在门口的陈松。

    孙智淼立刻兴奋的迎了上去,急忙来到陈松面前:“先生,您怎么突然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好让学生前去接你!”

    陈松笑着摇了摇头,道:“如今新学学堂规模上来了,各种事情都非常的繁多,如果因为我的到来,而兴师动众的话,大可不必这样!”

    如今的孙智淼,是新学学堂的祭酒,也就是校长。

    孙智淼是第一批投奔陈松的学生,不敢说学习有多好,但对陈松的忠心,是毋庸质疑的。

    陈松的那四个学生当中,孙智淼可能比不上李知味和曹贺,但本事也不小,管理一个新学学堂,还是绰绰有余。

    现在的新学学堂吃的是国家的饭碗,朝廷每年会给新学学堂拨款,而且数量也不少。

    孙智淼现在也是有品级的人,正五品的品级,在如今的大明朝廷中,也算是不错了。

    要知道,以前的孙智淼也只不过是秀才出身。

    如果仅仅只是一个秀才的话,别说正五都官员了,就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员,都很难做到。

    可现在的他,管理八千人的新学学堂,光是在管理的这些人数上,就已经超越了如今大明朝廷当中的很多官员。

    “先生,如今的新学学堂有八千余人,开设的课程有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科目,如今的新学学堂有六个餐厅,十二栋住宿楼……”

    孙智淼将如今的新学学堂,一五一十的介绍给陈松。

    新学学堂现在已经发展得有些像后世的大学,只不过这个学校非常的繁杂。

    陈松点了点头,朝着前面走去。

    孙智淼跟在陈松的身后,不停地向陈松介绍着。

    现在的新学学堂很大,陈松走了很长时间,才来到新学学堂的操场。

    刚刚来到操场,陈松就看到了,在操场上正在军训的学生。

    孙智淼指着这些政策军训的学生,说道:“这是今年新招收的学生,差不多有一千余人。

    现在的军训刚刚开始三四天,再差不多还有十来天的时间才能够结束。

    这些学生当中可不仅仅只有工匠子弟,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勋贵子弟。

    这些人都是比较特批进来的,管理起来不太容易。”

    孙智淼叹了一口气,这些父辈有军功在身的学生,脾气那叫一个冲,非常的难管理。

    听到这里,陈松皱起了眉头。

    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别看只是一些勋贵的学生,如果管理不好的话,会毁掉新学学堂。

    历史上的国子监之所以没落,很大程度就是因为里面那些特批进来的学生太多,以至于国子监里面的那些学生良莠不齐,最后被朝廷所放弃。

    如果就这样对新式学堂放任不管,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走上国子监的旧路,这一点不可不防。

    “这些勋贵学生的数量多不多?具体人数在多少?”陈松问道。

    “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差不多在两百余人左右。”孙智淼道。

    “两百多人?数量还真不少!”陈松说道。

    大明朝立国之初的勋贵数量可能不多,但别忘了,这是一个人情社会。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家族当中某个人当了大官,剩下的那些人也全部都依附过来。

    在如今的心学学堂当中,勋贵的嫡系子弟其实并没有多少,更多的就是这些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