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书本楼 > 科幻灵异 > 人性空间 > 第十章 《人性的倾斜》

第十章 《人性的倾斜》(2/2)

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使用卡宴的网名就显得不怎么合乎逻辑,因为他不需要用一辆汽车的品名成为装饰高贵的根据。如果卡宴因为要突出表现出一种追求个性的目的出发,这点还可以勉强被接受。从高度的理性突然降低到世俗的标准,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我们故事中的人物要生活,而且是具有目的性的生活,除了正常基本的温饱之外。

    在我们的小说更新到第十章的时候,无论我们如何想象现实中的楚紫到底是怎样的真实面目都永远不会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楚紫的格局。楚紫在以前那么长的篇幅中似乎都有可能是一个乖乖虎的形象。这点仿佛是非常直观的印象,帅气,富有修养,标准的贵族男人,但却又绝对不是那种古板的绅士气质。如果用绅士来形容楚紫,至少要在十年之后才能使用这个词汇。

    贵族是一种天然的习性。当张柏芝带着两个穿西装的孩子上街的时候你或许会发现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明星的后代都具有这种天然的贵族气质,除了财富,这个家庭还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文化氛围及艺术氛围。十九岁的年龄在今天来说,还只能是属于孩子的阶层。至于这个男主播是否就是楚紫本人,这点至少目前还没有比较确切的答案。主播们在改变直播间原则的基础上还通过自己的服装,向这个世界展示着最时尚的潮流指南。事实上,假设这个男主播就是楚紫的话,子影也不一定知道他在做主播。实际上,真正的主播概念在国外只不过是一间个人直播间的角色而已。这种主播有一定的提成,但是对主播的打赏也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包括打赏的金额,粉丝半年之内不能超过多少份额的打赏都有严格规定——尽管这种规定限制了平台的收入,但是如果无节制的任由粉丝打商额度而粉丝将来又后悔的话,那么平台就有可能面临倒闭的下场。这点非常重要,或许值得国内的聊天平台去借鉴。

    实际上,当我们的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应该有读者产生以下的联想:因为楚紫曾经接受了粉丝巨大额度的赏金而受到了某种意义的外界威胁及压力而自杀。但是,当您把事情假设到这一点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的是楚紫不缺钱。当然,这种不缺钱并不是就等于他不会去接受大额的赏金——欲望在某种程度上有时候是没有理性或者说又是无止境的。当我们在二十年前观看新版《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当整个世界几乎陷于物欲绝境的时候,故事让一个穷小子使用仅仅十美元的首饰就轻易从贵族式的男人手中夺回了一个女孩的爱情。而实际上这个假设也并非是完全没有意义,至少它关注到了一些有关促使楚紫自杀身亡的外界因素。这种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死亡现场之外的间接因素。

    而进一步的表达就是,子影对楚紫死亡之所以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或许是因为楚紫做出了某些可能会使她名誉遭到损害的事情。如果是这样,那么子影就和楚紫之间发生过一些关于这种事情的交流。而在这么一场简单的母子对话中,双方在价值及观念上差异应该是不可调和的状态。试想,一个六零后和一个九零后之间讨论价值的问题,中间会有多少隔陌。一个吃着五分钱冰棍的女人试图尝试着与一个吃着近百元一支哈根达斯长大的一代谈价值本身实际上就是一个最大的幽默。可惜的是,这种幽默是黑色的,是无力的。而更加可恶的是,这些吃着哈根达斯长大的孩子有时候却热衷于在晚餐的时候面对着大量的贵重食品无动于衷,却偏偏跑到冰箱那里找榨菜,吃两元一袋的方便面。新生代的价值观你永远看不懂。或许你从某个角度将主播这一职业当成有损于贵族身份的时候,某位外国公主却热衷于到遥远的沙漠去寻找梦中的白马王子。他们渴望享受,却又不愿放弃对最原始风景的追逐与诱惑。当我们在九十年代末期看见满大街的孩子们穿着有无数个补丁的服装或者说膝盖出有一个大洞牛仔裤的时候,你简直就会疯掉。这是一个燕尾服让位与短的几乎可以看见脚制头的短袜时代。颓废与新潮,颓废与邋溻互相联系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因为在子影这一代人身上,穿着方面除了浓厚的品牌意识之外,所有的炫耀在他们看来都不如农村老大爷那种不用腰带的粗布裤子。

    这是个疯狂的时代,这是个自我需要为主的时代,这是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可是这又是个极其脆弱的时代,甚至是个不再关注自我生命的存在——而这一切极有可能与宗教无关,与孩子的品行无关。他们可以把多次恋爱的行为理解为爱的尝试,理解为寻找真正爱人的过程,理解为你爱与不爱都无所谓的过程,将分手只是理解为不合适的过程,并不是谁抛弃了谁。当一些歌星们一夜之间突然发现那种充满理想境界的爱情歌曲不再能打动这一代年轻人的时候,即便年过半百也加入求婚的大军。那女的身份是什么更加不重要,哪怕你是个环卫工也无所谓。当我们唱着向往永恒爱情的歌曲快要一辈子的时候才突然间觉悟,那个每天回家的男人哪里有?在这个倾斜的疯狂时代里,夫妇俩其实是巴望着对方今晚不回家。隔空的倾诉挡不住已经成为往事的美好永远无限的飘散。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当我们的这一章节即将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在这里东拉西扯了那么些在表面看起来与案件无关的东西。我们得及时的把话题拉回来。——当年,海明威在创作《老人与海》的时候,最初就非常担心老人出海抓鱼的情节会冲淡整个故事的主题。而今天,他的担忧最终成为现实,我们永远忘不了的不是那部人文巨著的整个故事框架及文学主题,我们眼前永远晃动的只是老人出海归来的疲惫身影。而当我们在将话题拉回的时候,竟然发现这些东西其实与我们这部作品的主题很有关系。因为子影不是九零后,也不是八零后,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六零后女人。她对待爱情的态度,依然是停留在爱情是否忠诚的价值区间。可是,无论她如何考虑爱情的问题,她始终是一个在爱情上经历多事的女人。而那些曾经在她爱情生涯里走过的爱情过客,是否还保留着能够残存到今天的记忆,这点实际上已经得到初步的证明,她依然生活在那个由玫瑰编织的精神世界里。我们不能因为后来随心所欲的描绘就忘记前面的交代,在那个风雨之夜,子影分明从一个男人接过了一束玫瑰——尽管当时我并没有看到当时子影是否接过了玫瑰,但是,凭子影是安排在那个神秘的房间里接受对方的玫瑰这点就应该不是拒绝。

    我们并不打算以史诗般的语言描绘当时的场景,因为谁也没有亲眼看见当时及后来发生了什么。对了,子影是在什么时候把这个男人送出别墅大门的呢?没有监控,没有第三者看见,没有人会提出怎么送这个男人出门的文学证据及逻辑证据。我们注重看见,注重场景,尽管有时侯我们看见的那些东西并不能代表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