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书本楼 > 历史军事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210章 这一世,一定会不一样!

第0210章 这一世,一定会不一样!(2/2)

    见萧何这般架势,刘邦也不着急,只慢条斯理的接过布袋。

    “钱?”

    下意识一掂布袋,听闻一阵悦耳的钱币碰撞声,刘邦不由眉角一挑。

    打开布袋,随手取出一枚钱币,刘邦面上,终于涌上一抹标志性的严肃之色。

    “嗯······”

    皱眉打量好一会儿,刘邦终是面色僵硬的抬起头,略带尴尬的望向萧何。

    “汉半两?”

    待萧何苦笑着一点头,刘邦只将眉头皱的更紧了些,索性将钱袋倒过来,将袋中钱币全部倒在了面前的御案之上。

    就刘邦所见,面前的御案之上,足足躺着近三百枚模样相似的‘铜钱’。

    与秦半两一样,这几百枚铜钱,也同样是圆形方孔。

    只不过,相较于直径一寸以上,内孔的方孔不超过三分①长宽的秦半两,刘邦眼前这几百枚‘铜钱’,外径都不超过秦半两的一半,即五分。

    反倒是钱内的方孔,似是比秦半两还要大上一圈!

    最让刘邦眉头紧皱之余,隐隐面露尴尬的,是这些散发着银白色光芒的‘铜钱’正面,亦同秦半两一样,刻有‘半两’二字。

    也正是这两个字,使得重量明显不超过三铢的‘汉半两’,合法具备了‘半两’,即十二铢的面值。

    而与秦半两光滑平整的背面不同的是:这几百枚钱币的背面,都刻有‘汉兴’二字······

    “难怪······”

    “难怪少府熔铸汉半两,可得数以十倍之利······”

    面色阴沉的发出一声呢喃,刘邦只抿紧嘴唇,看着御案上的几百枚钱币,稍陷入思虑之中。

    在过去,刘邦只大致知道:少府熔秦半两,而铸汉三铢,确实可以达成‘钱生钱’的目的。

    但直到今天,亲眼目睹‘汉半两’的真容之后,刘邦才清晰的感知到:三铢钱,为什么会在短短两三年之内,就彻底失去信用。

    都不用说此刻,正躺在刘邦眼前的几百枚三铢钱,与秦半两天差地别的重量、用料,光说一点,就足以道明一切。

    ——萧何递上来的钱袋,不过手掌大小!

    虽说成为汉王,乃至成为天子之后,刘邦便没有怎么见过钱,但在说不上成功的前半段人生,刘邦也没少和钱币打交道。

    这也使得刘邦清楚的知道:这般大小的钱袋,若是装战国之时的楚钱,大概能装一百至一百二十枚。

    若是用来装秦半两,撑死也就能装五十枚。

    而现在,萧何用这样一个巴掌大小的布袋,却装下了起码三百枚以上的‘汉半两’!

    甚至都还没装满!!!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嗯······”

    面色阴沉的低吟片刻,刘邦终是皱眉抬起头,目光晦暗的望向萧何。

    虽然没开口,但刘邦望向萧何的目光中,分明写有这么几个字。

    ——说说,该咋办?

    见刘邦这个表态,萧何面上虽仍旧是一片云淡风轻,但暗地里,却是长松了一口气。

    入宫之前,萧何最担心的,无疑是见到‘汉半两’的真容后,刘邦又开始装糊涂,甚至以‘铸钱不利’,去怪罪少府官员。

    此刻,确定刘邦愿意接受显示,且没再装糊涂,而是隐晦的表露出‘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意图,萧何高悬着的心,也终是悄然落地。

    低头沉吟片刻,将早就准备好的腹稿再措辞一番,萧何便略带庄严的朝刘邦一拱手。

    “不敢欺瞒陛下。”

    “钱三铢之弊,初乃去岁之时,家上寻臣所提及。”

    “然彼时,陈豨即乱代、赵,陛下御驾亲征在即,又太子······”

    若有所指的止住话头,待刘邦稍一颔首,表示‘我明白’,萧何才又将话头一转。

    “后陛下出征,令太子监国。”

    “待开春之时,关中粮价鼎沸,太子初拟粮米官营之策。”

    “彼时,太子便曾言与臣:欲使少府取往昔粮商、米贾而代之,秋买粮于民而存,又后一岁缓售与民食。”

    “然终,太子念及三铢钱之弊,只得暂缓此念,转而拟‘得仓而代民储粮,以取存储之费’。”

    “及太子尽除关中粮商、米贾,得粮商之米粮,亦或货米粮与民之时,皆明令少府:无论货、买,皆不得收、用钱三铢!”

    “如此,方使少府官营粮米之制成行,关中粮价之鼎沸渐缓······”

    面色沉凝的道出此语,萧何的面容之上,甚至稍带上了些许心有余悸的神情!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作为主掌汉室内政事务多年的老丞相,萧何实在是太清楚开春之时,关中的粮价暴涨,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了······

    若不是刘盈强硬推动‘粮米官营’,又硬硬生生‘抢’过粮商手中的屯粮,使粮价回到正常水准,待年末秋冬,整个关中,都必然会是一副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

    如果只是‘百姓今年过的辛苦’,那倒也罢了,左右不过是阵痛,早晚会过去。

    真正让萧何感到心惊胆战的,是几年前,那关中米石作价八千钱、民易子相食的场景,可能会在关中再次上演!

    如果真发生那样的惨剧,那萧何引咎下台、晚节不保倒还在其次,就怕哪个犄角嘎达又钻出来个‘某胜某广’登高一呼,天下群起而‘伐灭暴汉’······

    诚然,会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发生,即便没有刘盈的‘粮米官营’之政,萧何也必然会采取一些措施。

    但即便如此,萧何也完全没有信心,将此次的粮价沸腾控制到如今这般,就好似从未发生的地步。

    这也使得萧何对于刘盈推出的粮米官营政策,天然带有无尽的好感。

    而刘盈因三铢钱的存在,无奈搁置粮米官营政策的‘官营’部分,以‘代民储粮’作为权宜之计,自也是让萧何感同身受。

    为了让粮米官营政策早日步入正轨,也为了完成刘盈临行时的嘱托,萧何都只能硬着头皮,以自己超然的地位,说出那句必然会出现,也早就该传入刘邦耳中的话······

    “今,陛下亦已知汉半两之弊:其虽名为‘半两’,实不过铅钱三铢!”

    “又今太子官营粮米,使少府内帑始得存粮,而征讨无有粮草之不足。”

    “故臣意:陛下或当虑废钱三铢,禁民私铸之事!”

    神情满是决绝的道出此语,萧何终是沉沉一叩首。

    “臣!昧死百拜!顿首,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