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书本楼 > 历史军事 > 振奋新明 > 第231章 就业是个大问题

第231章 就业是个大问题(2/2)

断,不管是咱们还是各路友军,兵械方面的需求还是很大。纺织这块也能好好搞一下,关中陕南都能产棉,大明现下掌握的地盘,没有大的纺织产业,市场没问题。你们还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

    “国公、属下觉得熬橡胶的工坊在长安要建一个,这里离陕南秦岭比较近,可以就近收胶。现在这胶的用量越来越大,俺看着搞多大都不愁销路。北地胶草熬的胶没有秦岭的杜仲胶好,两者的市场不重合!还有炼钢做机器,这个也能搞。其它的像水泥、烧砖、制车都能在长安做!”吴老三干了这么多年的商贸和情报工作,眼光与见识比其它人强不少,提的意见每条都很有可行性。

    “贞敏所言条条在理,长安城以后要成为大明的工业中心!这些产业都要搞,吾看你就很适合当长安的知府!”老吴这人确实事个人才,五十岁才开始读书识字,见大世面,可人家的业务能力,一点不比在坐的各位大佬差。这样的人值得被重用!

    由一个放羊老汉,成为重城知府。在听到李振新的最新任命后,老汉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在会场里嚎啕大哭,这个际遇是他想到不敢想的。能有如此传奇的经历,此生足矣!

    将移民安置的大头解决以后,剩下的问题才更棘手。三千多读书人,咋办?

    别看这个群体人数不多,可带来的麻烦绝对不能低估。解决不好就会带来大问题,李振新可是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世的近现代史上,几次重要的事件,都或多或少与没有及时解决知识分子群体突然骤增后的就业问题有关。

    这些人不像普通人,只要解决吃饭问题就能安顿好。他们是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群体,同时又有一定的见识,生活稍有不顺,就会有别的祸端出现。而且他们对工作身份要求很高,李振新当年就有同学三十多岁了还一心考公,别人介绍的工作一点都看不上眼。在整个同学群体中,考公和在国企工作是主流思想,读书不吃公家饭,那就是有违天理。

    这个问题在大明更严重,不管是秀才、举人还是童生,他们读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做官。学而优则仕,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的思想,想要转变这个思想,贵为国公爷的小李真没这个自信。

    这玩意似乎是无解的,对大多数平庸的读书人来说,确实很难找到比吃公家饭更合适的就业方向。让大明的这些士子们去工坊和商业机构上班,他们难以接受,估计那些商人们也不好受。再说现下的各种民间机构,也很难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待遇。

    商人资本家才不管你是否学富五车,人家只看重效益。别说明末的资本家没这个觉悟,就是后世的巨头大咖级企业,也没这个意识。996等各种压榨劳动力的手段,玩的是不亦乐乎,还美其名曰是福报!巘戅书仓网巘戅

    李振新有时候也再想,欧洲和北美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们的社会似乎没这个问题,进入官僚体系对社会中坚阶层的吸引力并不特别强。这么大的群体不是一个代议制选官制度就能解决的,应该还有别的原因和社会氛围。可李同志,没出过国,未能亲身见识过!所以他真不知道,有啥可借鉴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