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书本楼 > 武侠修真 > 说好的文字修仙,怎么就具现了? > 第三十三章:李有才,通典药房【新年快乐】

第三十三章:李有才,通典药房【新年快乐】(2/2)

过上边的内容云里雾里的,还描绘了许多难以看懂的符文。

    他手里有几个古书交流群。

    群内都是同城本地的书籍收藏者,他们从近二三十年的老书、杂志。

    再到建国以来的报纸、书刊。

    再往上就是民国乃至百年之前的书卷、书籍都有涉猎。

    至于竹简、铜简之类的则相对较少,这样的东西通常都是文物,500块钱加一面锦旗上交国家是最好的选择。

    像是线装古书之类的,倒是没有太严格的讲究。

    能够流转至今的基本上都是批量的印刷本,存世量并不小。

    官方的博物馆也有收藏和备份,对此的监管并不严格。

    就像是古铜币的玩家一样。

    摊主名叫李有才,80后生人,深受各种地摊文学和收藏节目的影响,从一开始的年代书籍收藏,变成了三宝街的小贩。

    这个行当轻松倒也轻松,靠风潮挣钱,也靠运气挣钱。

    前几年“捡漏”一词通过小说和电视剧火爆了之后,还真有一波捡漏热潮。

    随便弄点儿做旧的铜器都能挣钱,卖出个三五百的,这一天就够了。

    要是运气好碰到不会还价的“小猪仔”,那就是开张吃一个月的买卖。

    这一行的开价几乎达到了成本价的百倍左右。

    就像那张符箓,明明是附赠得来的,理论上成本为0,他也敢开个500块钱的价格。

    正是因为如此,那些深谙此道的收藏“玩家”们,基本都是直接砍掉一位数再说。

    就算这么砍,摊主也依然有钱挣!

    不过这几年,三宝街的小摊生意差了不少,只有那些有固定门面的文玩店生意还算过得去。

    主力客户是那些年纪在40岁到60岁之间且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老年男性。

    李有才揣着手机,看了看安静的群聊,想了一会儿才编辑了一条信息发到了群里。

    “群里有老哥对民国时期的报纸感兴趣的吗?”

    “成色不错,就是纸植纤维脱水严重,变脆了一些。”

    群里的都是老狐狸,绝不能胡扯八道,李有才基本如实相告。

    很快就有了回复。

    山水如意:“变脆倒是可以用石灰水脱酸法来解决,关键是这份报纸的内容。”

    山水如意:“若是内容贴合近代大事件,群里肯定很多老哥会要的。”

    …

    群里一下热闹了起来。

    这个时候一个用水墨画做头像的人@了李有才。

    我为墨中客:“老李,上次那批古书不错,很有收藏价值,如果还有的话记得联系我。”

    李有才连忙回复起来,这个墨中客可是同城古书收藏这个小众群体里的“高玩”。

    只要书到位,他都会给个好价钱!

    ……

    另一边,宗泽也终于到达了导航上的【通典药房】。

    这是三宝街附近的一条弄堂。

    不仅老旧,而且狭窄逼仄。

    路旁还停放着老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

    而这个【通典药房】的门店就在弄堂里,招牌是一片褪色广告布,看起来破破烂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