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书本楼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409章 如履薄冰【第二章】

第409章 如履薄冰【第二章】(1/2)

    马超生性多疑、凉薄、只重视眼前利益,几乎就是活脱脱的凉州人性子,庞德跟着他跑去了汉中,张鲁已经脱离了益州牧管辖,与刘备相互敌对,庞德在汉中生病了,马超若还当庞德是生死兄弟,要么留在汉中一直等庞德养好病,要么背着好兄弟一同离去。

    马超自己投奔了张鲁的对头刘备,张鲁会不会恼怒寻庞德的麻烦?这不是活脱脱地背叛又是什么?就这样反复且凉薄的人,刘备怎么可能会重用他,若刘备真的这么愚蠢,早死得渣都不剩了!

    庞德在马超最落魄的时候,依然忠心耿耿一路跟随,臣服了曹操后,无人敢战关羽时,他抬着棺材迎战关羽,被关羽俘获后依然慷慨赴死,就这忠义品性,又如何不被董虎高看一眼?

    副将董放、董罴是董虎的兄弟,庞德无论潜力和品性都极为难得,而刘三山则是临洮七阿翁的儿子,原本就在凉州做过曲侯,是与姚山、姚勇、杨义一个辈分的老将,但刘三山比他们年轻些,四十岁的样子,是当年临洮自参狼谷撤离中一员老将。

    董放、董罴、刘三山都是地地道道的临洮人,二丫、三丫侧应董小乙、董骨杀入河西四郡时,三人都是大丫、三丫手下万骑将,是比原河套三郡将军董小乙、董骨、刘弃统领的五千精锐骑还要精锐的存在,毕竟河湟羌本身战力就不弱,再加上青海、大通河战马在各方面指标都要优于漠南漠北草原矮马,三人晋升副将也是理所当然,而且临洮一系将领也愿意他们的加入。

    养子董嗣忠考虑再三,最后还是选择跟随在义父董虎身边,而凉州将军董小乙之下三副将就成了汉阳郡将军刘三山、金城郡将军董信、武都郡将军徐晃,而诸闻泽将军杨雄则调入华雄名下任右副将。

    原弹汗山右副将董信调入金城塞任金城郡将军,董虎第二个义子董嗣孝继任诸闻泽将军,也因这个原因,“忠孝节义”四个养子,以及驻扎在上艾县的裴元绍、间城吴霸晋升为偏将。

    董虎是董部义从二十万大军统帅,新一轮晋升后,就有了并州将军董厚、上党将军黄邵、漠北总管董赤、漠北姑衍山将军刘弃、漠南将军华雄、河套将军刑勇、弹汗山左右副将董耀、杨雄,隶属于并州副将一共有八人。

    隶属于凉州的凉州将军董小乙、汉阳郡将军刘三山、武都郡将军徐晃、金城郡将军董信,共有四人。

    隶属于董虎直领的亲军营有,前将军董罴、左将董骨、右将张辽、后将军董放、中军营重骑将董重、幼军骑将军庞德、以及跑到雒阳的胡三、第一步将孙牛等副将,共有八人。

    董虎的亲军营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但中军营特殊些,由三千重甲骑、一些娃娃幼军骑以及孙牛所属精锐步兵组成,至于跑到雒阳的胡三所部……胡三无令擅自跑去雒阳让临洮一系将领极为不满,也算是董虎的保护,将他直接调入自己亲军营中军。

    平城是并州董部义从大本营,能够统领平城的只能是董虎本人,所以他并未设立副将,而是由老将姚山、姚勇进行调度并州各副将的防御事情。

    董虎是最高统帅,在下面设立二十个独立营主副将,原本他想在营主与营将之间,设立一个“偏将”将职,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主要还是一些副将是镇守一方的将领,诸如总管性质的漠南华雄、漠北将军董赤、凉州将军董小乙,并州将军董厚。

    华雄、董赤、董小乙、董厚四人都是镇守一方的大将,总管一方的他们需要另选一些将领镇守一地,正如驻扎在诸闻泽的董嗣孝、上艾县的裴元绍、间城吴霸三偏将,这些人都是驻扎一地将军,但这些地方的战略重要性又被弱化了,与副将驻扎的地位没法子相提并论,所以只能是地位差一些的偏将。

    二十副将地位各不相同,董厚、董赤、华雄、董小乙甚至包括董虎自己都是“总管”级别将领,算是“帅”级,其余的副将都应该是五人的副将,但是呢,一个军队中,或者说一个势力、集团中,只能有一个头领、统帅,所以“四总管”级别的将领只能与另外十六人同一级别,都是副将,但明眼人是能看出来其中的不同的,另外十六副将其实都是五人的副将或偏将。

    从现在董虎的军队、将领的部署来看,十六副将都只能算是“五总管”的副将或偏将,但这只是现在情形,董虎在培养这些兄弟时,都是依照一方统帅培养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让张辽、徐晃、庞德独领一军历练了。

    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