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书本楼 > 历史军事 > 一品嫡妃 > 第367章 伴读

第367章 伴读(1/2)

    时间匆匆流逝。

    颜宓到了江南,开始整顿江南官场,收拢兵力,训练水师,督造战船。

    这个过程中,牵涉各方利益,难免会得罪人。

    于是乎,颜宓再一次成为朝中弹劾的热门。什么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狂妄自大,嚣张跋扈,目无法纪,殴打朝廷命官等等罪名,全都按在了颜宓的头上。

    宋安然给颜宓去信,照着这个趋势,颜宓要背上一百个罪名,成为本朝罪名最多的当朝官员。

    颜宓给宋安然回信,说他会努力朝一百这个目标奋斗。努力让朝中御史每天都有事情做。

    宋安然见了颜宓的回信,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么多年了,颜宓的脾气真的是一点都没变。

    至于朝中御史,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一天不弹劾颜宓,就浑身不舒服。

    元康帝惦记着东南局势,更惦记着自己的财源,在海盗没被剿灭之前,自然不肯治颜宓的罪。至于御史们的弹劾,元康帝采取的手段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留中不发,保持沉默,只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御史们很愤怒,元康帝这是在纵容颜宓。等哪天颜宓成了东南王,元康帝就该知道后悔了。

    更让御史们愤怒的是,原本应该和他们站在一边的朝中大臣,竟然纷纷支持颜宓。

    御史们很痛心,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大臣在海贸上都有股份,有的大臣家里甚至本身就是大海商。

    这一年,朝中因为颜宓搅动江南局势,显得很热闹。每天都跟菜市场一样。据传闻,收到的关于弹劾颜宓的奏章,垒起来足有四五个成人高。

    这一年的东南沿海同样很热闹。因为颜宓的到来,东南官场被搅得鸡飞狗跳,沿海一带深受影响,就连海盗也变得谨慎起来。

    奈何,培养水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目前,颜宓手下的兵只能守住海岸线,还没有足够的势力下海同海盗们决战。就算如此,也让当地的老百姓很满意。至少海盗不敢轻易上岸祸害。

    至于那些海商们,则大大的不满。因为他们的船一旦出海,必然遭到海盗的打劫。这让海商们损失惨重。

    海商们串联起来,给官府施压,希望官府能够上报朝廷。让朝廷督促颜宓赶紧出兵海上,护卫海船。

    经过海商们这一番串联,于是颜宓的头上又多了一个罪名,那就是平乱不利。

    如今连海商都对颜宓有意见,这是不是意味着颜宓根本不合适留在东南平乱?御史们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攻击点,于是不遗余力的弹劾颜宓,势要将颜宓从东南弄走。

    元康帝看着上蹿下跳的御史,感觉非常心塞。

    这帮御史纯粹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当初元康帝想要将颜宓弄回京城收拾,结果这帮御史不给力,让颜宓顺利去了东南。

    如今元康帝需要颜宓在东南稳定混乱的局势,结果这帮御史又开始拖后腿,说要将颜宓弄回来。

    元康帝很想问问这些御史,他们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弹劾颜宓,好歹也该掌握一下时机,

    现在东南需要颜宓,朝堂需要颜宓,元康帝的钱袋子,户部的钱袋子统统都需要颜宓留在东南平乱,御史偏偏在这个时候捣乱,要将颜宓弄回来。

    弄走一个颜宓简单,颜宓走了后,谁来主持东南平乱?谁有资格主持这场海战?谁有威望整合东南沿海几个省份的资源?谁有本事压制当地的官员?

    这帮御史做事,全凭一股子不合时宜的劲头,真是气煞人也。

    元康帝不耐烦听御史们叨叨,干脆任性的退朝。

    正在*的御史见状,顿时就跟中风了一样,恨不得将元康帝抓回来。

    元康帝气呼呼地回到思政殿,顺手就将手中的茶杯给砸了。

    刘小七赶紧命人将地面收拾干净,他自己则老实地伺候在元康帝身边。

    元康帝背着手,走来走去。越想越是气愤。

    元康帝对刘小七说道:“去将东南的资料全部拿来,还有那些奏章。”

    “奴才遵旨。”

    刘小七带着人,将紫所有的资料放在元康帝的案头。

    元康帝一本本的翻看,颜宓去了东南之后,还是有点建树的。至少岸上是安全的。目前麻烦的还是海上。没有足够的水师,就不能真正打击海盗。那么海贸就不能正常的开展。

    海贸不能开展,关税就成了问题。连带着元康帝的钱袋子也跟着缩水许多。

    元康帝很恼怒,提笔给颜宓下旨,命颜宓尽快平乱。至少要先到海上打一仗,检验一下自家的战斗力。

    旨意经过半个月的奔波,终于到了颜宓的手上。

    颜宓看完了旨意,直接就丢在一边,理都不理。

    元康帝脑子是有包,才会下这种旨意。军队还没有训练好,更没有适应海上作战。这个时候将军队拉到海上和海盗干仗,纯粹就是送死。

    每一个兵都是宝贝,颜宓当然不会为了满足元康帝的脑抽举动,就让手下的兵去送死。

    颜宓打心里头鄙视元康帝这种急功近利,近乎脑抽的举动。不过身为臣子,颜宓还是要给元康帝一个交代。

    颜宓口述,由师爷代笔,写了一封辞藻华丽的奏章。

    颜宓在奏章里面,详述了十大困难,两大劣势,还有海洋季风的影响。这下海,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下,得看天气。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等到三样都凑齐了,颜宓自然会带着兵将下海作战。

    至于这段时间,除了照常训练外,颜宓让手下的兵将顺便剿灭东南的山匪盗贼。

    自从东南闹海盗以来,东南的山匪盗贼也趁势而起,一个个嚣张得不得了。

    衙门捕快和地方守备的战斗力有限,往往刚刚到山脚下,山匪就已经转移了阵地。更有甚者,当地官军竟然被那些山匪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如今颜宓来到了东南,颜宓自称东南第二,没人敢称东南第一。颜宓只准自己的兵嚣张,那些山匪盗贼,是不允许嚣张的。

    偏偏山匪盗贼不知道颜宓的厉害,在颜宓到达东南后,还成天嚣张,毫无顾忌地打劫过路客商。

    当地官府能够容忍,老百姓能够容忍,但是颜宓不能容忍。

    颜宓奉命平乱,这乱,从字面意思来说自然也包括当地的山匪盗贼。

    于是颜宓一声令下,兵将出动,开始剿匪。就当是练兵了。

    山匪盗贼遇到颜宓手下的兵,全都倒了大霉。

    颜宓手下的兵,全都是从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的。收拾几个山匪盗贼,就跟砍瓜切菜一样简单。

    颜宓领着兵,从北向南,一路杀过去。所过之处,杀了个尸山血海。凡是上山为寇,不管理由,全都成了刀下亡魂。

    有当地官员说,颜宓杀戮太重,有伤天和。这些山匪盗贼,还是需要甄别一番的。说不定里面有无辜者。

    颜宓冷冷一笑,一鞭子抽在官员的肩头上,将官员吓了个半死。

    颜宓冷酷地说道:“本国公只负责平乱,甄别好坏这种事情,不归本国公管。即便其中有冤魂,也只怪他们自己有好日子不过,偏偏和山匪盗贼混在一起。凡是和山匪盗贼混在一起的人,统统该死。李大人,本国公的话你记住了?既然记住了,那就将本国公的话传达下去。以后谁敢在本国公面前叽叽歪歪的说教,本国公手中的鞭子可不会认人。”

    “你,你……”李姓官员震惊地看着颜宓。没想到世上竟然有如此嚣张跋扈的人。竟然敢当众殴打朝廷命官。颜宓的眼中还有皇权吗?颜宓莫非是想当东南王?

    颜宓不管旁人怎么看,他只做自己的事情。就算因此多了三五个罪名,颜宓也不在乎。

    颜宓头上的罪名越多,元康帝才会放心他在外平乱。如果颜宓在东南亲民如子,同当地官员士绅打成一片,元康帝就该紧张了。到时候元康帝再也顾不得自己的钱袋子,他会不顾一切地将颜宓召回京城法办。

    总而言之,一个嚣张跋扈不得人心的颜宓,比一个爱民如子得人心的颜宓更值得信任,更值得托付重担。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

    颜宓带着兵,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将东南一带彻底的梳理了一遍。

    盘踞在东南的山匪盗贼,被杀了七七八八。剩下的也不敢继续留在东南为祸,全都离开了东南,跑到别的省份祸害。

    一时间,东南的治安空前良好,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

    颜宓带兵清剿山匪盗贼,老百姓举双手双脚赞成,私下里都说颜魔王还是很不错的。虽说脾气大了点,手下的兵纪律差了一点,但是打仗杀匪,这些兵都是一等一的强悍。

    只要这些兵不祸害当地百姓,百姓就对颜魔王没意见。甚至百姓还希望颜宓能够长久留在东南。

    这是结果,是颜宓事先没想到的。自己没事找事干,顺手解决了山匪盗贼,没想到还给自己赢来了好名声。

    颜宓捏捏下巴,他要好名声有用吗?没用。

    所以颜宓就去撩拨当地官员。希望当地官员多多弹劾他。最好能够将他说成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当地官员对颜宓无比的气愤。世上竟然有如此不要脸的人。

    颜宓剿灭山匪盗贼,对老百姓是好事,可是对官府未必是好事。颜宓将山匪盗贼都解决了,当地官府拿什么做政绩?颜宓此举,分明是在抢当地官府的饭碗和政绩。这在官场上是大忌。

    于是东南的官员们,非常有默契的,纷纷开始写奏章弹劾颜宓。

    颜宓捞过界,此事不能容忍。

    弹劾奏章到了京城,到了朝堂,又掀起了一场弹劾颜宓的新*。

    元康帝看着从东南来的奏章,心里头很满意。颜宓几乎是将整个东南官场都给得罪了,这样好,如此一来,元康帝至少放心一半。有整个东南广场帮他监视颜宓,元康帝不相信颜宓还能翻起风浪来。

    哼,只要整个东南官场同颜宓作对,颜宓就得寸步难行。为了补给,装备,颜宓就只能低头。

    一想到骄傲如颜宓也要低头,元康帝心中有些难掩的兴奋。

    这会,元康帝看着群情激奋的御史,都觉着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有这群御史在朝中折腾,这个朝堂才不会显得死气沉沉。

    照例,那些弹劾颜宓的奏章,全都被元康帝留中不发。

    元康帝自己乐呵一下,事情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海盗一日不平,颜宓一日不回京。事情说起来就这么简单,可是做起来却很难很难。

    关于海战,颜宓是菜鸟。菜鸟就要有菜鸟的态度,所以颜宓很虚心的给那些海战老将们学习经验。

    每三天都会下海实地感受一番。

    随着时间的推移,颜宓对海战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就连他手下的兵,一个个全都成了水猴子,跟那些渔民们相比,表现看起来已经没有丝毫的差别。

    熟悉了海洋,接下来就是实战对练。

    这一切,颜宓都是背着其他人偷偷在做。颜宓不希望外人知道士兵的训练进度。因为颜宓不想过早的和海盗对上。颜宓需要将时间尽量的拖延下去。

    京城内,因为颜宓风头正劲,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颜宓,都会在日常生活中提到颜宓此人。因此,在京城宋安然也跟着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每天都有人下帖子请宋安然赴宴。

    除了关系比较亲近的,其他人的邀请,宋安然全都以各种理由拒绝。

    时日长了,大家也都知道宋安然的态度。识趣的人,不再轻易给宋安然下帖子。不识趣的人,还是一次又一次的给宋安然下帖子。

    这天,宋安然接到了一个她不能拒绝的请帖。

    宫里面的德妃娘娘请宋安然带着两个孩子进宫。

    宋安然同德妃,以及德妃的娘家都没有来往。宋安然想不明白,德妃为什么会请她进宫。

    可是德妃的邀请,宋安然不能拒绝。

    过了两日,宋安然带着垚哥儿还有筝丫头去了皇宫。

    垚哥儿和筝丫头还是第一次来到皇宫,两个孩子都很好奇。不过两个孩子都是知道规矩的人,知道在宫里面不能东张西望,故此两个孩子的表现还算沉稳冷静。

    宋安然一手牵着一个,跟着宫人来到瑶华宫面见德妃娘娘。

    德妃娘娘没有拿架子,见到宋安然的时候显得特别的亲切,特别的热情。

    这份亲切热情,没有让宋安然放心下来,反而让宋安然心头警铃大作。

    宋安然暂时不知道德妃见她的目的,于是以不变应万变,少说多看,总是没错的。

    德妃一开始和宋安然拉家常,见宋安然客客气气的,多余的话一句都不肯说,德妃暗自点点头。

    接着德妃将重点放在两个孩子身上。

    德妃指着垚哥儿问道:“这是你的次子?”

    宋安然微微躬身,说道:“启禀娘娘,这是臣妇的次子。大名颜垚。不怎么懂事,有做得不好的,还请娘娘见谅。”

    德妃掩唇一笑,“夫人太谦虚了。这孩子看着就是个机灵孩子,本宫非常喜欢。”

    德妃冲垚哥儿招手,让垚哥儿到她身边去。

    垚哥儿没动,他挨着宋安然,有点小小的不安。他朝宋安然看去,宋安然对垚哥儿点点头。

    垚哥儿得到了鼓励,这才缓缓地朝德妃走去。

    垚哥儿先是给德妃行礼,德妃满脸堆笑地拉起垚哥儿的手,说道:“好孩子,多大了,可曾读书?”

    垚哥儿点头,小心翼翼地说道:“回禀娘娘,小子已经十岁了,跟着先生读了几天书。”

    德妃娘娘满意地点点头,又问道:“喜欢读书吗?”

    垚哥儿想了想,“读书能学到知识,小子喜欢读书。”

    宋安然低头,偷偷一笑。垚哥儿这话也算是言不由衷。

    三个孩子,就数垚哥儿最不喜欢读书。就连筝丫头,在读书方面都强过了垚哥儿。而且筝丫头在读书方面非常有天分,宋安然感觉自己闺女有成为才女的一天。就是脾气太大了点,就算成为了才女,也是霸王龙级别的才女。而非淑女级别的才女。

    德妃又问了垚哥儿几个问题,然后终于放过了垚哥儿。

    垚哥儿如蒙大赦,赶紧退回到宋安然身边。

    紧接着,德妃又对筝丫头招手,叫筝丫头到跟前说话。

    别看筝丫头小,胆子可不小。大大方方的,还带着笑容,来到德妃的面前。

    德妃一见,顿时叫了起来,“这姑娘长得真好看,着气度,这模样,就连宫里的公主都被比了下去。”

    筝丫头有点小小的得意,正想自夸几句,被宋安然偷偷瞪了眼,筝丫头赶紧改口说道:“娘娘谬赞了。小女子万万比不上公主娘娘。”

    德妃哈哈大笑起来,“这孩子真聪敏。夫人,这就是你的宝贝闺女,叫什么名字?”

    宋安然抿唇一笑,说道:“让娘娘看笑话了。这是我家三丫头,大名颜筝。”

    “颜筝,好名字。”德妃娘